加速制造業綠一包養價格色化發展 《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6da638260e17.12999111.

河南省國民當局8月2日印發《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加速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堅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加速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此中包括發展綠色低碳制造,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步資源綜合應用程度等辦法。

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

(2023—2025年)

為深刻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和我省關于加速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的若干意見,制訂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請求

(一)指導思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為指導,深刻貫徹黨的二十年夜精力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主要講話主要唆使,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年夜戰略”,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標的目的,聚力新型工業化,加速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發展,鼎力推進八項工程(產業基礎再造、重點鏈條重塑、項目投資支撐、優質企業培養、開發區晉陞、質量brand建設、產業布局優化、要素保證強化)實施,推動五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軌制鏈)深度耦合,加速晉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程度,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率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brand轉變,盡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主要的先進制造業強省,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奠基堅實產業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會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產業能級高。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進進全國前列,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添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鄰居關心地問:「出什麼事了?家裡怎麼了嗎?」、此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所有的工業增添值力爭達到2.3萬億元,制造業增添值力爭衝破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衝破2.8萬家,構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

產業結構優。基礎構成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增添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添值比重超過30%,高技術制造業增添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添值比重超過15%,構成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個千億級現代化長期包養產業鏈。

產業創新強。基礎建玉成國制造業創新窪地,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收入占營業支出比重力爭達到2%,國家級創新平臺衝包養網破3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100%,制造業質量競爭指數達到86以上,構成一批具有自立知識產權的國際著名brand。

產業融會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獲得主要進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革率達到8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會發展指數達到62,智能制培養緒率達到13%,建成省級及以上綠色園區(工廠)500家,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達到全國一流程度。

產業韌性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立可控、平安靠得住水平明顯晉陞,優勢互補、分工公道的區包養軟體域產業布局基礎構成,重點領域“洽商”技術獲得衝破和應用,構成空間上高度集聚、高低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產業鏈群發展形式。

二、重要任務

(一)加速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堅持以高端制造為引領,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構成先進制造業體系硬支撐。

1.晉陞產業能級。深刻實施換道領跑戰略,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革,加速高位嫁接,延鏈中高端,構成“新制造”,重點推進基礎資料、傳統裝備、傳統汽車、食物和輕紡等轉型新資料、新裝備、新動力汽車和時尚消費新brand,到2025年,力爭30%的傳統企業轉型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培養壯年夜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資料、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實現“五年倍增”。前瞻布局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性命安康、量子信息、未來網絡、前沿新資料等未來產業,強化關鍵技術儲備與攻堅,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包養網車馬費微,我就不耽誤你了。」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

2.發展高端制造。安身全球產業發展前沿,強化“高精尖”產業深度謀劃布局,鼎力發展緊密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高端醫療機械、緊密儀器儀表、智能檢測裝備、高端軸承等高端產品,加速研發制造一批填補國內外空缺的高端新品。晉陞現代農機、礦山裝備、盾構裝備、起重裝備、新型電力裝備等高端化程度,鍛長長板,打造更多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具有河南特點優勢的新型“年夜國重器”。到2025年,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衝破300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晉陞到30%。(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

3.引育高端人才。完美高端人才引育機制,依照重點產業鏈圖譜清單,精準引育高端創新人才和高程度創新團隊,強化引進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樹立重點產業鏈與國內外高程度科研院所定向聯系機制,強化高端人才與創新團隊柔性引進。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鏈主企業等加強省內一流創新人才與團隊培養。深刻貫徹人才強省戰略,落實高層次人才引育各項激勵政策。加強數據、設計、基金、高技巧人才同步引育,構建完美的高端人才支撐體系。到2025年,基礎構成重點產業鏈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全覆蓋。(責任單位:省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證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

(二)加速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標的目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會。

1.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依照企業、園區、產業鏈、集群分類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到2025年,力爭培養30家“數字領航”企業、3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30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30包養妹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中間。培養壯年夜數字焦點產業,加速建設省元宇宙科創產業園、華夏數據要素生態產業園,構甜心寶貝包養網建數據買賣產業鏈,推動衛星及應用產業安康發展,爭創國家元宇宙創新應用包養網評價先導區、國家級數字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委軍平易近融會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

2.鼎力發展智能制造。摸索開展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推進企業應用5G(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對現有生產、服務和治理方法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革,周全晉陞企業智能化程度。支撐企業聚焦精益運營、質量管控、靈敏協同、設備治理、產量晉陞、能耗管控等關鍵環節打造“5G+”“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累計建成1000個智能工廠(車間),創建一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圍繞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長、數字化治理等新形式新業態,遴選培養500個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會應用新形式示范項目。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晉陞行動,到2025年,累計推動25萬家擺佈企業上云、上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通訊治理局)

3.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速推進5G、工業互聯網、年夜數據中間和智能計算中間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5G基站25萬個。加強新型數據中間和邊緣數據中間建設,支撐數據中間創建國家新型數據中間典範案例。積極創建中部地區數據中間,推動鄭州數據買賣中間升格為國家級數據買賣場所。深刻實施“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培養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間(鄭州),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通訊治理局)

(三)加速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堅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加速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1.發展綠色低碳制造。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高包養金額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周全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產業鏈綠色化改革。加速發展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治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等。推進綠色技術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到2025年,力爭培養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500家,綠色供應鏈治理企業50家,建成數字化能碳治理中間10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

2.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強化能效標桿治理,在鋼鐵、水泥、有色等重點行業推動碳達峰。統籌推進省級碳達峰試點建設,示范引領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在重點產業鏈建設碳排放公共服務平臺,為重點產業實現“雙碳”目標供給服務支撐。(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生態環境廳)

3.進步資源綜合應用程度。支撐各地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大批固體廢棄物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及骨干企業、工業資源綜合應用基地。鼎力發展清潔生產,持續實施沿黃制造業深度節水控水行動,開展工業廢水循環應用試點示范。進步資源綜合應用程度,構建再生資源收受接管應用體系,加速再制造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

(四)加速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堅持以服務型制造為重點,延長產業鏈、晉陞價值鏈、賦能新制造。

1.培養服務型制造新業態。堅持“制造+服務”“產品+服務”發展標的目的,支撐制造業企業鼎力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綜合解決計劃、個性化定制、全性命周期包養治理、供應鏈治理、共享制造、C2M(用戶到制造)、D2M(設計到制造)、遠程運維等服務型制造新形式新業態,每年培養30個擺佈省級及以上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鼓勵有條件的處所創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鼎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創新研發、數據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檢驗檢測、工業軟件、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長。支撐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搭建面向服務型制造的專業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個性技術平臺,為制造業企業供給專業化、定制化服務。支撐依托開發區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生產服務基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升級。(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處所金融監管局)

3.推動企業服務化轉型。推動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開放創新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完美共享服務生態,賦能高低游中小企業服務化轉包養條件型。支撐產業鏈龍頭企業牽頭建設行業數據中間,加速工業數據價值化開發,為產業鏈高低游企業供給數據要素便捷服務。鼓勵制造業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發揮資本、技且溫柔。術、人才和brand等優勢,整合高低游資源,發展平臺型制造新形式,構成服包養網推薦務型制造包養新的增長點。(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加速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堅持以集群化構建高效協同的生產制造網絡體系,加速培養一批具有全國、全球影響力的特點優勢產業集群。

1.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對標國家級產業集群創建標準制訂任務推進計劃,積極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鼎力培養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協同破解科技創新、投資融資、轉型升級等瓶頸制約和個性難題,構成資源共享、一起配合共贏的傑出生態,為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供給服務支撐。到2025年,力爭創建現代農機、先進超硬資料等10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包養意思: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

2.培養特點優勢產業集群。出臺特點優勢產業集群培養計劃及綜合評價辦法,鼓勵各地聚焦主導產業培養特點優勢產業集群。開展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每年掛牌定名一批葉老師。千億級、百億級特點優勢產業集群,鼓勵各地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點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培養300個市域、縣域特點優勢產業集群,創建10個擺佈國家級中小企業特點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推動集群協同發展。發揮集群產業鏈鏈主企業感化,開展協同招商、同構創新網絡、配合拓展市場,加強集群協同發展。推動各地摸索產業協同、政策協同、要素協同、機制協劃一新形式,進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程度。引導特點優勢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特點產業集群主動融進國內外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協同構建新發展格式。(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三、重點工程

(一)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1.晉陞創新主體能級。推動產業包養創新平臺(實驗室、產業研討院、中試基地、制造業創新中間、技術創新中間、產業創新中間、企業技術中間、工程研討中間、工程技術研討中間、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等)和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持續加年夜研發投進力度,盡力實現量質齊升,加速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力爭省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8000家。在重點產業領域深度融進國家創新戰略體系,構成中國制造“河南創造”主力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省當局國資委)

2.強化關鍵技術攻堅。深刻開展“五基”和嚴重技術裝備攻關。聚焦基礎零部件國產替換、基礎元器件迭代更換新的資料、基礎資料擴能提級、基礎工藝技術晉陞、基礎軟件集成應用,通過“揭榜掛帥”等方法,強化企業和各類創新平臺協同攻關,著力衝破一批“洽商”關鍵技術。到2025年,力爭承擔30項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衝破和推廣應用100項“五基”細分領域關鍵技術與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科技廳、省當局國資委)

3.推廣應用自立創新產品。加年夜自立創新產品政策支撐力度,支撐研制和應用單位樹立一起配合機制,為研制自立創新產品供給試驗驗證場景。完美當局采購與工程招投標辦法,鼓勵應用自立創新產品。在合適條件的區域和領域,加速推進自立創新產品國產化替換。發揮內需市場優勢,強化自立創新產品供需對接,持續擴年夜創新產品應用,重點強化首臺(套)裝備、首批次資料、首版次軟件推廣與應用。到2025年,力爭推廣應用300項自立創新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財政廳)

(二)重點鏈條重塑工程。

1.培養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統籌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新興產業重點培養、未來產業破冰搶灘,加速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推動產業鏈制造環節向第一、第三產業延長、融會發展,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25年,盡力建成先進超硬資料、新動力汽車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省轄市當局,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2.進步產業鏈韌性與平安程度。完美“產業年夜腦”,構成“云上圖譜”“數字清單”,強化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預警監測與剖析。加強產業鏈備份和災害應急物資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包養,推動一批供應鏈企業納進國家平安應急物資保證平臺,支撐各地創建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加速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推動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鏈協統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包養網評價委、商務廳、應急廳、科技廳)

3.深刻落實“雙長制”。貫徹《河南省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養重點產業鏈任務推進計劃(2023—2025年)》,落實產業鏈鏈長和盟會長“雙長制”,健全包養網“一個產業鏈、一個任務專班、一個研發機構、一套政策計劃、一批項目”任務機制,堅持專班化責任推進、清單化動態治理、常態化督導考察、精準化企業服務,強化重點產業鏈培養統籌推進,推動重點產業鏈邁向千億級、晉級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省轄市當局,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三)項目投資支撐工程。

1.實施產業萬億招商行動。舉辦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河南)、世界傳感器年夜會等活動,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施新一輪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行動,完美承接產業轉移載體。鼓勵各地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壓實各地先進制造業招商包養網推薦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責任,強化以商招商、資本招商、群鏈招商、央企招商等,力爭每年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萬億元擺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省當局國資委,各省轄市當局,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2.實施工業萬億投資行動。強化“三個一批”等省重點產業項目推進實施,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活動。完美項目全性命周期服務機制,樹立省、市級領導分級包聯嚴重項目機制,著力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各類難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樹立完美重點項目監測服務平臺,到2025年,力爭每年工業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累計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50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造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當局,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3.實施“三化”改革晉陞行動。加速推進制造業全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革,加強“三化”改革項目儲備,完美“三化”改革項目庫,積極推進“三化”改革項目進庫。力爭每年實施“三化”改革項目3000個以上,帶動全省企業技術改革投資增長20%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當局,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四)優質企業培養工程。

1.做強龍頭企業。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分級培養鏈主企業。持續實施頭雁企業培養行動計劃,完美頭雁企業培養辦法,著力晉陞頭雁企業群鏈帶動力。鼓勵企業創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加速成為“獨角獸”企業。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造深化晉陞行動,聚焦電子信息、新資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實現國有資本“進退流轉保”,構建“一業一企、一企一強”新格式,推動一批國有企業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標桿,成長為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到2025年,力爭新增千億級制造業企業2家,百億級頭雁企業達到6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包養軟體技廳、省當局國資委)

2.培養“專精特新”企業。依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偉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個梯隊,分級樹立企業培養庫,分類明確評價標準體系,實施差異化精準指導,加強常態化監測幫扶,力爭每年分別培養10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家省包養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偉人”企業、10家包養網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構成“十百千萬”梯次培養格式。支撐“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每年上市掛牌企業達到20家。加強中小微企業孵化平臺建設,搭建“專精特新”企業天生空間,建設一批年夜學科技園、創客空間等創業載體,免費向年夜學生團隊開放,厚植“專精特新”企業生長泥土。(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造委、教導廳、處所金融監管局、河南證監局)

3.培養一流企業家隊伍。積極開展企業家培訓,加強頭雁企業、鏈主企業和新升規進統平易近營企業高層治理人員培訓,每年培訓企業家1000人次以上,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聚焦主業發展、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堅持“兩個絕不動搖”,進一個步驟激發平易近營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活氣,促進平易近營經濟安康發展。構建親清爽型政商關系,營造重商安商護商濃厚氛圍。鼎力弘揚企業家精力,賡續新時代豫商精力,樹立一批“創新發展引領者、志存高遠開拓者、一流企業建設者、社會責任實行者”優秀企業家典範。(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商聯)

(五)開發區晉陞工程。

1.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堅持制造業為主的發展標的目的,隨機應變確定開發區主導產業,強化主導產業鏈招商和嚴重項目建設,推動開發區間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加強一起配合,構建主導產業明確、錯位發展、分工協作、鏈條完全的產業集群體系,到2025年,力爭全省主營業務支出超過5000億元、1000億元、500億元的開發區分別達到2個、10個和30個。開展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創建活動,引領帶動構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公共平臺協同聯動的產業生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造委、科技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處所金融監管局)

2.推動集約節約發展。依照產業用地比例不低于60%的標準統籌優化開發區空間布局和用地結構,新增工業用地原則上布局在開發區,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在開發區選址布局。制訂開發區規劃用地標準,明確開發區用地結構、容積率、建筑密度及配套設施標準。樹立開發區畝均投進產出綜合評價體系和資源要素差別化設置裝備擺設機制,進步經濟密度和產出強度。(包養責任單位:省天然資源廳、發展改造委)

3.深化“三化三制”改造。依照政企分離、管運分開的原則奉行“管委會+公司”運營形式,周全落實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請制、工資績效薪酬制,強化專業人才和團隊招引,加速晉陞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包養。進一個步驟理順開發區管委會與行政區關系,有序剝離開發區社會事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