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始于1951年11月7日世界戰爭理事會維也納會議經由過程的一項決定,即《關于文明關系、應用一九五二年假期從事戰爭工作和巨大的文明周年事念的決定》[1]。該決定決議列國戰爭委員會在1952年應用假期為戰爭辦事,舉辦文明名人周年事念,以為“有了這些辦法,列國戰爭委員會就可以或許使得一切文明界和最寬大階級的國民關懷作為全人類配合財富的文明的成長”[2]。詳細留念哪些人物,由世界戰爭理事會列國代表提議,經協商發生。如,1952年事念的四位世界文明名人雨果、達芬奇、果戈理、阿維森納分辨由茅盾、愛倫堡、多尼尼以及很多國度的大夫提議而斷定。自此, 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度和其他世界列國(共72個國度),分歧水平地介入到這場歷時十余年、跨越幾年夜洲的國際文明事務中。全部留念運動的汗青佈景是暗鬥時代有名的“捍衛世界戰爭活動”,英國汗青學者杰弗里·羅伯茨(Geoffrey Roberts)以為戰爭活動的目標是“要從政治上對東方列國國際施壓,以阻擾或搗亂成立以美國為首的東方團體來對於蘇聯的打算”,以及向世界表白“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盟是個酷愛戰爭的國度” [3]。現實上,捍衛世界戰爭活動并不完整受限于蘇聯、東歐和亞洲的多數社會主義國度,如程凱所說:“戰后的戰爭活動就是一個有態度、有政治偏向,但又不被態度、偏向完整決議、制約,而能進一個步驟發明出富于包涵性和發明力的熟悉與實行場合。[4]”

1949年10月2日,中華國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天,即成立“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參加“捍衛世界戰爭活動”。在“一邊倒”計謀方針的影響下,新中國熱鬧呼應世界戰爭理事會的號令,積極介入世界文明名人留念。1952—1963 年間,文藝界每年舉辦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包含: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留念博覽會、文藝界座談會、群眾陳述會,翻譯出書被留念者的著作、編印留念相干的常識普及讀物,表演被留念者的作品(戲劇、音樂),中外文明人士互訪等多種情勢。[6]這一時代,合計留念80余位以文學家、藝術家、迷信家、醫學家為代表的世界文明名人(被留念者名單拜見下文表格)。這些古今中外的文明名人成為十七年時代銜接中國與世界、往昔與當下、文學與政治的紐帶。

與全部1950—1960年月初,新中國文藝界舉辦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的盛況絕對比,學界尚缺少專門針對這一事務的研討。[7]本文力求在梳理相干史料的基本上,經由過程剖析作為政治典禮的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若何塑造文明符號—“世界文明名人”,來會商新中國看待中外文明遺產的立場,以及這背后包含的平易近族國度認同與社會主義認同題目。此中,1953年的屈原留念、1958年的關漢卿留念,以及1962年的杜甫留念,是考核上述題目的極佳案例。

一、留念年夜會的典禮與組織

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是新中國主要的政治文明典禮。留念年夜會在首都北京舉辦,同時,上海、武漢、沈陽、西安、重慶、成都、廣州等城市也分辨舉辦處所留念會。[8]在北京, 詳細會場包含:中南海懷仁堂、首都青年宮、首都戲院、共青團中心會堂、首都文聯會堂、首都政協會堂、平易近族宮會堂等。會場級別表白了國度對于介入這場國際文明運動的立場,表現出新中國融進世界的熱看。尤為典範的例子是1952、1953年事念年夜會的舉行場合—中南海懷仁堂。新中國成立初,作為中國國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會場,中南海懷仁堂由政務院停止會場布置和治理,也是中心當局舉行各類典禮慶典、文藝表演的場合。留念年夜會在這里召開寄意著新中國經由過程國度儀典向世界展現“作為文明的中國活著界上的位置影響”。

留念年夜會在組織上采取官方倡議,自上而下的發動方法。在正式的留念年夜會召開之前,顛末了包含召開準備會議、成立準備委員會在內的盛大準備任務。組織者為新中國對交際流、文藝、迷信、醫學等各界國度級機構,如: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中國國民對外文明協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結合會、中華全國天然迷信專門學會結合會、中華全國迷信技巧普及協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醫學會總會等。餐與加入者為上述集團擔任人、中心國民當局相干文明教導單元干部、各高級教導機關師生代表,以及國際高朋等。餐與加入人數多則兩千余人,少則六百余人,均勻為千余人。這種對于餐與加入者政治成分和職員多少數字的把持,一方面是為了確保介入者的政治靠得住性,另一方面是為了包管留念年夜會所轉達的精力可以或許貫徹到上述集團的一切成員中。直接表現留念年夜會在文藝界影響力的是掌管人、陳述人的政治成分和社會位置。例如,掌管留念年夜會的凡是是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主席郭沫若與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理事、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結合會副主席茅盾;作陳述的有中國國民對外文明協會會長楚圖南,副會長陽翰笙、洪深、丁西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老舍,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副主席歐陽予倩,中國文學藝術界結合會主席團委員鄭振鐸,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張庚等。

約請外賓參會是這個政治文明典禮不成或缺的環節,中外人士配合留念世界文明遺產表示出一種超出汗青、超出平易近族的國際主義精力。受邀外賓包含世界戰爭理事會干事, 被留念者國度著名文明人士、年夜使及使館任務職員、記者,還有喜好戰爭的、友愛的東方右翼常識人士。親身到北京餐與加入留念年夜會令這些國際人士對新中國極新的政治面孔和接待國際文明交通的立場發生好感。1953年,法國代表維爾高爾說:“明天看到在這里留念他[11],使我覺得無比的興奮。”“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拉伯雷在他的內陸—法蘭西— 以外遭到平易近族的還禮”[12]。

留念年夜會不竭激活世界文明名人符號, 施展其政治感化。典範的會場布置為:主席臺高懸白色(或藍色)絲絨幕布,上置巨幅世界文明名人畫像,主席臺前布滿鮮花,主席臺對面吊掛巨幅口號( 如“捍衛世界戰爭!”“加大力度文明交通!”[13]),中外陳述人及國際高朋配合坐在主席臺上,不雅眾坐在臺下瞻仰主席臺。中外文明人士同坐在以世界文明名人畫像為佈景的主席臺前,自己就是一幅政治寄意顯明的畫面,開釋出無力的電子訊號,即新中國并不孤立,中國國民正與世界提高國民一路捍衛人類優良的文明遺產。這也恰是留念的焦點意義地點:捍衛世界戰爭, 否決帝國主義。

會場吊掛的文明名人畫像集中表現了留念年夜會塑造文明符號的效能。這些畫像凡是尺寸宏大,以激烈的視覺沖擊力將留念對象直不雅地浮現給不雅眾,翻開了銜接曩昔和當下的精力通道,制造出工具方平易近族文明相互尊敬、相互融通進而構成配合的人類文明的氛圍。1953年9月27日,世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會會場并列吊掛的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馬蒂畫像就是代表。畫像的擺設方法以及屈原的抽像均令人線人一新,特殊是與同年端午節(6月15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結合會合會留念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時吊掛的統一畫家蔣兆和的同主題作品《屈原像》停止對照時。前者屈原畫像與其他三幅本國名人畫像并置, 具有較顯明的東方寫實作風;后者“屈原的抽像更接近于明代陳洪綬的木刻版畫《屈子行吟圖》中的屈原[14]。為何屈原畫像會發生變更?

左:陳洪綬《屈子行吟圖》中的屈本相象;中:蔣兆和繪制、郭沫若題詞的《屈原像圖軸》,此為文聯留念會場吊掛的《屈原像》;右:世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會場吊掛的《屈原像》

直接的緣由是作為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主席的郭沫若對蔣兆和的《屈原像》提出批駁,以為“從人體剖解學角度看,人物肢體的是非比例,是經不起斟酌的”[15]。現實上,這是一種基于東方藝術和迷信視角的審閱。在中國傳統藝術不雅念里畫像是真人的替換,因此人物抽像請求完全,不克不及夠是部分的;半身像是起源于東方藝術的表示方法,人物油畫、雕塑慣常采用半身像的情勢。深條理的緣由是兩次留念會屬性分歧,表裡有別,文聯留念會是國際文藝界運動,在這個運動中,屈原作為“國民詩人”和“平易近族文明好漢”被留念,其抽像著重于中國傳統繪畫作風并無不當;世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會是國際文明運動,屈原不只作為平易近族和平易近間文明的象征,並且成為國際主義的象征、世界文明遺產的一部門,其抽像需求與其他幾位文明名人的抽像相婚配,與世界接軌。終極,經由過程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屈原成為與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馬蒂一同捍衛世界戰爭的“戰爭兵士”。

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在喚起人們的愛國主義感情、建立平易近族自負心的同時還起到國際主義宣揚與教導的感化。年夜會陳述(演講)承當著闡釋文明名人舞蹈教室的意義,從而塑造不雅眾及潛伏受眾對于文明名人的認知和感情的感化。陳述者牢牢繚繞新中國的實際政治需求,號令人們向這些“戰爭兵士”進修,連合起來捍衛人類配合的文明遺產。顛末陳述人的闡釋,底本消失在汗青中的文明名人被從頭召回,成為不雅眾記憶的對象和進修的模範。口號無聲地替被留念者“措辭”,制造出這些文明名人正與現場介入者一同高喊“捍衛世界戰爭”“捍衛人類的優良文明傳統”標語的感到。這些特別的布景和空間設置為現場營建出高尚感和神圣感, 而“典禮所能營建出的感情氣氛自己就是崇奉和不雅念的無力鍛造者”[16]。留念典禮的現場法式為:掌管人致揭幕辭,中外陳述人做陳述,宣讀國際賀電、賀信,朗讀、獨唱(曲目如《全世界國民一條心》[17]《戰爭友情之歌》[18])或文藝表演(如戲劇扮演、放映片子)。朗讀和音樂在典禮中富有高度的情感沾染力,傍邊國詩人朗讀本國名詩,本國歌頌家演唱中公民歌, 一切餐與加入者齊聲獨唱時,現場的連合感被領導至飛騰。恰是包含陳述、朗讀和音樂吹奏、戲劇扮演、放映片子等在內的操演方法,勝利地起到鼓舞現場情感,激起感情共識,推動認識形狀宣揚的感化。

1952年5月4日下戰書,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郭沫若活著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上作陳述

中外媒體宣揚所營建的國際言論是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制造社會主義陣營配合體的有用手腕。當國際言論報道莫斯科、北京、柏林、華沙、平壤、烏蘭巴托、地拉那等地同時舉辦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一張暢通的、活潑的社會主義世界文明收集便構成了。在中國,《國民日報》、新華社、中心國民播送電臺等主流媒體不只報道中國的留念年夜會, 還即時轉錄發載蘇聯、其他社會主義國度的相干留念訊息,尤其是觸及中國現代文明名人的訊息。這些國度在留念中國現代文明名人時, 表現中國現代文明名人輔助他們促進了對中國現代文明的清楚,更主要的是只要新中國才繼續、尊敬本身的傳統文明,從而將留念的最終意義指向對政治符合法規性的支撐以及社會主義認同。1953 年,蘇聯迷信院西方學研討所舉辦學術會議留念中國詩人屈原,蘇聯說話學博士費德林說:“屈原曾幻想過本身內陸和國民的幸福;可是,在巨大的平易近族束縛戰鬥中,在光彩的中國共產黨引導之下, 中國國民已獲得了這個幸福。”“新中國的文學很窪地估價和成長現代中國文學的精良傳統,並且正在扶植不受拘束、幸福的重生活的巨大工作中虔誠地為國民辦事著。”[19]平易近主德國的《新德意志報》《柏林晚郵報》《柏林日報》《晨報》和《新時報》刊登留念屈原的文章, 柏林播送電臺廣播留念屈原的特殊節目。波蘭西方學家舉辦留念屈原的特殊會議[20]。羅馬尼亞的《火花報》指出:“這位中國詩人生前真誠地想看一種美妙的生涯和幸福的將來。此刻,中國國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引導下,打壞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桎梏,正在向著日益美妙和幸福的生涯進步。”[21]

對于新中國來說,介入世界文明名人留念是一種主要的成分確認,表白本身是社會主義平易近主戰爭陣營的主要成員,是優良的平易近族文明傳統交流與提高的世界文明的符合法規繼續者。此外,留念年夜會還建構起新中國積極的國際抽像,一個自動投身國際文明運動,與世界國民分送朋友文明遺產,并努力于發明新的世界文明的國際政治文明主體。

二、發現社會主義世界文學傳統

對于社會主義陣營而言,世界文明名人留念旨在發現社會主義的世界文明傳統,以穩固社會主義陣營的連合感,擴展社會主義陣營的國際影響力,為列國正在產生的反動斗爭供給符合法規性和道義支撐。但是,這種世界文明傳統畢竟有如何的內在,對于新中國來說又意味著什么?我們需求到被留念的文明名人是誰, 留念若何闡釋文明名人中往尋覓謎底。

表 1:1952—1963 年新中國“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名[22]

從表格中不難發明全部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的框架是世界主義的。框架的基本,同時也是全部運動所創作發明的世界文明傳統的中間是歐洲文明。據筆者統計,1952—1963年間一切留念的人物與文明作品(包含1955年的印度阿旃陀壁畫,以及《草葉集》與《堂吉訶德》), 合計83人 / 項, 觸及31個國度地域。此中,歐洲文明名人占 76%,又以法國最多,俄國第二,英國第三;亞洲文明名人占15%,以中國、japan(日本)和印度為代表;拉丁美洲文明名人占 3%,以古巴、巴西、阿根廷為代表;北美洲文明名人占 6%,以美國為代表。如將察看范圍聚焦到文學家身上,可以看到40余位文學家組成了一幅由東方古典文學、19世紀歐洲實際主義文學、俄國批評實際主義文學、亞洲古典文學、拉丁美洲反動文學拼出的世界文學圖景,這幅圖景的主體部門由19世紀歐洲文學構成。這是由於19世紀文明間隔明天較近,且19世紀文明代表了人類文明群星閃爍時的結晶,此中的歐洲文明、文學是那時世界文明的代表,又以資產階層反動最徹底的法國為代表,故而當社會主義陣營再造世界文明傳統時,將19世紀歐洲文學遺產作為主要的資本,這種做法對于蘇聯以及全部歐洲都有著深遠的汗青意義。面臨如許多元的文明資本,新中國持有如何的文明心態,又若何處置繼續與批評的關系?

這些題目需求到新中國看待中外文明遺產的立場中往追求解答。年夜體下去說,新中國采取包涵和開放的立場看待世界文學,同時從本身的社會實際和政治需求動身,對世界文學停止整合、轉化與應用。“國民性” 與“實際主義”是新中國文藝界買通與中外文明遺產聯絡接觸的要害。“國民性”是1950年月中國文藝實際中的主要概念。這一概念起源于19世紀俄國文學,與晚期俄國文學的平易近族化訴求及俄國社會實際有直接的聯絡接觸。別林斯基的“國民性”著重“平易近族性”的涵義, 誇大平易近族的精力氣質、思惟方式和感情方法, 同時也誇大文學的世界性的汗青意義[24]。杜勃羅留波夫將“平易近族性”成長為“國民性”, 誇大文學是社會的反應,文學的國民性就是站在國民的態度,往表達國民的生涯、思惟情感和好處。[25]1950年月中國文藝實際中的“國民性”更多地指向“階層”的意義,在這里“國民”指向抽象的所有人全體,“國民”既是平易近族的,也是國際主義的。正如列文森的闡述:“一切國度的國民可以有一個配合的工作,而每個國度的國民(特殊是在中國) 基礎上是組成這個國度的主體。”[26]1953年事念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郭沫若誇大屈原“持久接近布衣,深切地感觸感染到平易近間的疾苦,因此有著正派的性情和提高的思惟,他的作品是具有濃重的國民性的”[27]。1955年事念席勒去世一百五十周年,馮至指出“席勒在這些腳本里也說出來國民氣力的巨大……在《威廉·退爾》里我們在更瑜伽場地多的處所讀到對于國民的歌唱,這里呈現的都是休息國民,他們訴說他們是如何開辟山林, 勤于耕種,而他們休息的果實卻被外來的統治者掠往,他們的性命財富,被人肆意分割, 同時他們熟悉到,只需連合起來,‘暴君腳底下的地便空了’ ”[28]。1958年事念關漢卿, 田漢贊揚關漢卿“替‘百辭莫辯’的‘蒼生’ 們措辭,對于受搾取最深的婦女象童養媳、孀婦、梅香、妓女等有著深摯的同情,對她們中心漂亮的性情做了熱忱的歌唱”[29]。1959年事念彭斯,王佐良評論彭斯“用休息國民膾炙人口的情勢寫出休息國民所關懷的題材, 他的年夜部門作品都是用蘇格蘭鄉土方言寫成的,并收拾改寫了約三百首平易近間行動傳誦的歌謠,把很多將要掉傳的平易近歌保留了上去”[30]。同年在留念猶太作家肖洛姆·阿萊漢姆生日一百周年時,曹靖華指出肖洛姆·阿萊漢姆“來自窮鬼平易近,同窮鬼平易近血肉相連,他對國民的苦楚和愿看,體驗最深,所以表達得也非分特別深入、真切、活潑、動人”[31]。1962年事念狄更斯與歐·亨利,謝冰心誇大狄更斯“同情寬大的被搾取的階級,他筆下的休息國民都是些可敬心愛的抽像”,歐·亨利“對本錢主義社會中窮極潦倒的大人物表現了同情”[32]。同年事念杜甫,馮至評論杜甫“越來越多地接近國民,領會到國民生涯的甘苦, 本身的思惟、情感與愿看和國民的思惟、情感與愿看趨于分歧了”[33]。可見,中國作家、學者是從同戀人平易近的立場、走進國民生涯的行動、應用國民民眾的說話等角度,來懂得和闡釋這些中外作家的.。

“實際主義”是“一個被社會主義中國高度符合法規化的概念,無論其寄義是哲學上的(一個),仍是社會學上的(追蹤關心年夜大都人的‘真正的生涯’,而不是一些精力窘蹙、自命精英者的虛假的存在)”。[34]“實際主義” 這一概念起源于19世紀的東方,它不只僅是一種文學作風,更是一種時期性的概念,重要針對“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韋勒克指出,19世紀的“實際主義”轉向包括著人類的同情與社會改進主義的批駁,“在實際主義中,存在著一種刻畫與規范、真正的與訓諭之間的張力”。[35]盧卡奇的“實際主義” 指文學作品真正的地表現實際的重要特征,誇大實際主義重要的美學題目就是充足地表示人的完全的特性。[36]中國作家、學者重要從唯心主義動身,以深刻生涯、直面真正的、持批評實際的立場來懂得19世紀實際主義文學家。例如,1952年事念俄羅斯作家果戈理,老舍誇大的是進修果戈理“深刻生涯、進骨描述的俄羅文雅藝作風”[37]。1954年文藝界留念英國作家菲爾丁,老舍側重闡述了菲爾丁代表“藝術必需建筑在真正的的基本上”[38] 的英國實際主義傳統,黃嘉德指出菲爾丁“針對十八世紀英國資產階層社會的實際,提出了一些基礎的題目,對一切罪行加以無情的檢舉和嚴肅的批評”[39]。同年,在留念俄羅斯作家契訶夫時,田漢指出應當進修契訶夫的“社會公理感”與“實際主義的創作方式”[40]。1956年事念易卜生與蕭伯納,田漢呼吁“中國堅實的實際主義創作應當向實際主義巨匠們當真地再進修”[41];鄭振鐸誇大蕭伯納批評本錢主義暗中的實際主義作風,“他的很多作品讓我們看到那樣的一個時期,就是那最后的一個殘暴的人抽剝人的時期—阿誰行將逝世往的、血肉含混、丑惡不勝的時期”[42]。1957年事念哥爾多尼,孫維世誇大哥爾多尼是“實際主義笑劇的發明者”[43]。也就是說,這些 19世紀歐洲作家直面人生的批評實際精力是中國文藝界所重視的,是與“五四”新文明活動的實際主義傳統,以及反動文明的反帝反封建請求較為接近的文明資本。此外,基于反動的審美準繩,學者們對于實際主義表示方式又更凸起“戰斗的實際主義”。

這種解讀世界文明名人的邏輯,最為典範的表示是經由過程剖析作家的社會實行運動來說明其創風格格。如蔡文顯對于蕭伯納的剖析:“蕭伯納的戲劇是在社會的泥土上長年夜生根的;而國民群眾否決本錢主義斗爭積極性的低落以及社會主義活動的向前展開,即是組成這種社會泥土的原因。”[44]又如黃嘉德對蕭伯納的《高興的戲劇集》和《為清教徒所寫的劇》的評論:“這兩個戲劇集與《不高興的戲劇集》比擬,檢舉的聲調的尖利性曾經削弱。這和那時的實際情形及蕭伯納的小我生涯和社會運動有著直接的關系……到了九十年月的中期,階層斗爭表面上趨于沉靜。蕭伯納……生涯比擬安寧。他固然持續為費邊社停止宣揚,可是和工人活動的接觸曾經沒有八十年月那么多……階層斗爭漸趨緊張的錯覺在他的作品里有了必定水平的表示。”[45]學者們不謀而合地將蕭伯納的創作念頭和戲劇成績回功于他的社會實行,以照應文藝為國民辦事的請求。現實上,這種剖析存在簡略地將蕭伯納的劇作與其每一時代的社會實行與實際生涯機共享空間械對應的題目。[46]在蕭伯納身上,留念確定其實際主義的創風格格, 批評其社會改進主義的政治態度。終極,戲劇改革活動的先行者、藝術伎倆豐盛的社會題目劇作家蕭伯納在中國的抽像被從頭塑造,中國鏡像的蕭伯納是一個“資產階層的剖解家”和“批評的實際主義作家”。

總之,從“國民性”與“實際主義”動身往看取古希臘笑劇、文藝回復時期的藝術、發蒙主義時代的新思惟、19世紀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實際主義代表人物與作品 , 使得新中國在扶植社會主義文明時,除了社會主義實際主義準繩以外,還可以或許從加倍深摯、豐盛的文明資本中吸取養料。新中國看待中外文明遺產的立場遭到列寧所倡導的批評地繼續曩昔時期文明遺產這一精力的影響。列寧誇大接收曩昔文明的需要性,無產階層“只要確實地知曉那人類全部成長所發明的文明,只要從頭研討、改革它乃能扶植無產階層的文明”[47]。毛澤東在《新平易近主主義論》中提出的看待中外文明遺產的立場是對列寧思惟的繼續和中國化的成長,“中國應當大批接收本國的提高文明,作為本身文明糧食的原料, 這種任務曩昔還做得很不敷。這不單是以後的社會主義文明和新平易近主主義文明,還有本國的現代文明,例如各本錢主義國度發蒙時期的文明,凡屬我們明天用得著的工具,都接收”[48]。新中國接收中外文明遺產的條件是區分精髓與糟粕,就中國現代文明而言, 現代國民文明中帶有平易近主性和反動性的部門是精髓,封建統治階層的文明是糟粕;就本國現代文明而言,本錢主義國度發蒙時期的向上的安康的文明是精髓,資產階層衰敗時代的文明是糟粕。在如許的年夜準繩之下,畢竟哪些人物可以或許代表中公民族文明進進世界文學經典譜系,若何闡釋以付與這些人物全新的意涵,顛末了穩重的考量。

三、為何留念屈原、關漢卿、杜甫?

1953年的屈原留念在時光上分為兩次,一次是在農歷蒲月初五、公歷6月28 日的平易近間節日端午節,另一次是在9月28日的世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在以平易近間風俗留念端午節之外,國度文明部社會文明工作治理局在北京汗青博物館布置了楚文物展覽,旨在使不雅眾清楚發生屈原的時期和文明佈景;中心國民播送電臺廣播特殊節目(郭沫若講《屈原簡述》;馬思聰選曲、批示,中心歌舞團管弦樂隊吹奏《屈原組曲》;趙丹朗讀話劇《屈原》中的《雷電頌》[49])留念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國民日報》等報登載載蘇聯、德意志平易近主共和國、羅馬尼亞、波蘭國民留念屈原的新聞,郭沫若、游國恩闡釋屈原的文章,以及古書上的屈原圖像、出土楚文物圖片。可以看到,博物館展覽、無線電播送與報刊傳佈都是古代平易近族國度用以構成配合體認同的主要手腕,這些情勢領導人們對平易近族文明在感情上的認同,并經由過程傳遞蘇聯及國民平易近主國度正與我們一路留念我們平易近族的文明名人這一電子訊號來領導人們想象本身屬于更年夜的國際配合體,從而在感情上對國際主義逐步接收和認同。

1953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郭沫若活著界四位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上頒發演說

選擇屈原作為中國文明名人的代表,是認定屈原酷愛內陸與國民,酷愛真諦和公理, 為國殉難。郭沫若的《巨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與游國恩的《留念內陸巨大的詩人屈原》都將屈原對于幻想的尋求、對于人格的苦守與中國國民的平易近族精力相干聯,將屈原視作中公民族文明的代言人。這種意義簡直認延續了 1940年月建立“詩人節”留念屈原時所采取的文明戰略。1941年5月30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新華日報》上頒發《詩人節的緣起》,號令將端午節確立為詩人節。1941年6月18日,第一屆詩人節以“抗戰”為主題舉辦了盛大的留念運動,于右任、陳立夫、梁冷操、馮玉祥等公民黨要員及文明界名人均列席,老舍做主題演講,郭沫若做陳述,安娥等朗讀。依據王家康的研討, 1942年開端國共兩黨在詩人節留念上睜開較勁,公民黨要員對屈原的闡釋將其對抗的虐政者指向內部—德意日法西斯,郭沫若對屈原的闡釋將其對抗的虐政者指向外部—詩人內陸的統治者。留念屈原成為抗戰時代國共兩邊爭取本平易近族文明代言人位置的政治較勁,對屈原的留念和確定,成為中國共產黨獲得中國傳統文明代言人位置的主要一環。[50]

1953年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上,郭沫若將蔣介石當局對屈原留念的打壓與新中國對現代中國文學傳統的尊敬和成長停止對照,以顯示新中國的政治符合法規性和軌制優勝性。在此基本上,郭沫若提出平易近族文明交通要在戰爭的前提下才有充足的完成能夠,是以,捍衛戰爭和捍衛文明的斗爭是不成離開的。郭沫若呼吁“集中世界言論的氣力來穩固朝鮮寢兵,結束其它現行戰鬥,覆滅一切的戰鬥要挾”,并且果斷否決“所謂‘世界主義’以美國的生涯方法來奴役世界的變相的文明侵犯”。[51]這表白留念屈原一方面向世界展現了新中國看待傳統文明的立場,一方面表示出新中國矗立于世界平易近族之林,捍衛世界戰爭。

1958年6月28日,首都留念世界文明名人關漢卿戲劇創作七百年事念年夜會主席臺

1958年6月28日,“世界文明名人關漢卿戲劇創作七百年事念年夜會”在首都政協會堂舉辦,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列席并講話。陳毅誇大關漢卿接近基層國民,其劇作表示了封建社會的階層對峙,關漢卿是實際主義藝術家。當晚全國有一百種分歧的戲劇情勢, 一千五百個個人工作劇團同時演出關漢卿的腳本, 這在那時如火如荼的古代戲報告請示表演潮中顯得非常凸起。王季思從戰斗性與實際主義精力來確定關漢卿的戲劇成績,戰斗性表現在關漢卿表示并贊揚基層國民對統治階層的果斷斗爭,實際性表現在其作品的精力。郭沫若在《進修關漢卿,并跨越關漢卿》一文中除了確定關漢卿同情被搾取的國民,用筆向封建軌制停止平易近主主義的斗爭外,特殊誇大留念關漢卿證實國民當家做主的中國,對于富有國民性的、提高的藝術遺產是不遺余力地維護和發揚的。[52]田漢評價關漢卿是中國實際主義戲劇文學傳統的奠定人之一,以為關漢卿不只善于檢舉搾取者和被搾取者之間的牴觸,抒發國民的惱怒情感,並且善于鼓舞被搾取者的對抗情感,其作品將實際主義與浪漫主義很好地聯合在一路。[53]這種評價標準與之前的研討者對關漢卿及其作品的評價分歧。如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以構造、說話和藝術沾染力等喜劇藝術的評價標準來評價關漢卿的《竇娥冤》,以為《竇娥冤》展示出悲壯的美學精力和人的不受拘束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年夜喜劇中,亦無愧色”[54]。王季思、郭沫若和田漢對關漢卿的闡述則表現出一種基于實際政治斗爭需求的評價標準。1958年全國各地熱鬧留念關漢卿與那時中國社會主義反動低落、在社會主義陣營中位置上升的國際外際遇有關。從 1957年年末開端,國際反動情感低落,全平易近投身如火如荼的生孩子年夜躍進。國際上社會主義陣營勢頭微弱,1957年的10月和11月,蘇聯發射了兩顆天然地球衛星,在慶賀巨大十月社會主義反動四十周年的時辰,社會主義國度和其他國度的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莫斯科舉辦了會議。[55]此時文藝界留念世界文明名人關漢卿,旨在將關漢卿作為中公民族文明的代表,向世界(尤其是歐洲)宣示,東方有莎士比亞,我們有關漢卿,我們的平易近族文明殘暴輝煌,絕不減色。同時在必定水平上也是向蘇聯展現中公民族的硬氣,就如許,錚錚鐵骨的關漢卿成為了1958年反動中國的象征。

1961年12月15日斯德哥爾摩世界戰爭理事會主席團會經過議定定將杜甫列為 1962 年事念的世界文明名人之一。但是,這只是今朝可以或許找到的材料顯示的成果,中國方面為何選擇將杜甫作為候選人物報送給世界戰爭理事會仍值得探討。需知 1962年不只是杜甫生日1250周年,也是李白去世1200周年。為什么不選擇李白而選擇杜甫作為代表中國的世界文明名人?這與中國傳統社會文人士年夜夫以政治識見為尺度對李杜的評價有關,很多人以為李白在事理上背叛,政治上有污點, 詩作脆而不堅。王安石論:“太白才高而識卑。”黃庭堅論:“好作奇語,自是文章之病。”[57]《鶴林玉露》論李杜:“李太白當王室多災、海宇橫潰之日,作為歌詩,不外豪俠負氣、狂醉于花月之間耳。社稷蒼生,曾不系其氣度。其視杜少陵之傷時感事,豈可同年語哉!” 又引朱熹論:“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臾之, 詩人沒腦筋至于這般。” 這些“揚杜抑李” 的不雅點影響深遠。更直接的緣由是在1950年月開端的文學史乘寫中,杜甫被以為是愛國、愛國民的詩人代表,其詩歌(尤其是“三吏”“三別”)有利于“進步我們聲援農人土改的熱忱”[58],“以反貪污反搾取為題材”的詩文安慰了“王仙芝、黃巢的反田主階層活動”[59]。李白被以為是特性束縛與不受拘束藝術的代表,在愛國主義文學史的框架下也能被採取,但位置仍然不如杜甫。

1962年,首都政協會堂,杜甫出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事念年夜會會場

終極,對“國民性”的闡釋衝破作者出生階級論的限制,以作者能否關懷國民、關懷社會,真正的地表示國民生涯為尺度。李何林以為但凡相認真實地表示生涯和國民的請求或許愿看,對于那時的國民或以后的國民有利的,都是有國民性的作品。也就是說, 紛歧定要表現那時的提高思惟,也紛歧定要表示國民的生涯,重點在于真正的地表示生涯, 在這個意義上,固然關漢卿、曹雪芹、吳敬梓有封建統治階層思惟,他們的作品依然屬于有國民性的作品。此外,有國民性的作品, 作者紛歧定是國民或出生于、偏向于國民的作家,要害在于作家的生涯實行和實際主義的創作方式。好比杜甫的《洗戎馬》概況上帶有封建思惟和科學顏色,關漢卿的《竇娥冤》概況上歌唱統治階層及其法令,但現實上屬于兼具國民性和實際性的作品。巴人以為杜甫的聖人政管理想無妨礙他成為巨大的實際主義的、具有人性精力的、關懷平易近間疾苦的詩人。盡管杜甫屬于衰敗的田主權要階層,但他更多的生涯經過的事況是與國民配合遭遇戰亂的苦楚。他生涯在平易近間,將本身的理想與對國民的關心聯合起來,將小我的磨難與國度的困窘融為一體。在“三吏”“三別”中, 杜甫超出了在《兵車行》中純真的反戰精力, 一方面痛心于國民的疾苦,另一方面國度的災害迫使他客不雅地、沉痛地寫出“拉夫”的排場。在這個意義上,屈原、關漢卿、杜甫成為中國國民,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明與平易近族精力的代表。

四、留念的文明影響

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給新中國帶來了深遠的文明影響,重要表現在文學翻譯、文學研討和文明常識生孩子與傳佈等方面。

就文學翻譯而言,1950、1960年月中國翻譯的世界文學,特殊是歐美文學,很多是借由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的契機而得以呈現的。統一文學家,選擇哪部作品停止翻譯,重要取決于作品能否表示了反帝國主義、反獨裁虐政與反殖平易近主義的精力。例如,1952年黎明出書社出書雨果的《寶劍》,譯者李健吾在譯后記中寫道:“《寶劍》收在《不受拘束戲劇集》,一八八六年問世,曾經是在它的巨大的作者去世之后一年了。生前曾經給人類供給了那么多的文學杰作,現在他又一度以他的特別的成就證實了他的天賦的豐盈和變更,擊破了革命政權的惡棍的譭謗。這是另一種形體的史詩。批駁家幾回再三用這個字描述這出篇幅上短小,但是精力上高尚的詩劇…… 在詩人一百五十周年生日留念的本日,在法蘭西共和國身逢美帝國主義踐踏的本日,在人類廣泛遭遇美帝國主義者與其幫兇們禍患的本日,《寶劍》有著實際的光輝意義。”[60]這表白譯者是從戰斗的詩劇的角度來選擇翻譯《寶劍》的,也就是說,雨果批評他所處的時期和統治者的作品,比表現他的幻想主義的作品更值得翻譯,反帝主義是翻譯雨果的實際著眼點。1953年新文藝出書社出書喬治·郭尼峨等著、管震湖輯譯的《維克多·雨果》,與 1954年作家出書社出書聞家駟翻譯的《雨果詩選》,也都是從對抗獨裁和虐政的戰斗性來闡釋雨果的意義。

就文學研討來說,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為中國古典文學研討與本國文學研討翻開了學術會商的空間。1952—1963年間,《文藝報》《文學遺產》《戲劇報》等報刊組織了留念屈原、關漢卿、杜甫的專題會商,《世界文學》組織了大批的留念世界文明名人的專題會商。這些會商保持以階層論來闡釋和批駁被留念者,以確保被留念者成為合適新文藝體系需求的、純粹的文明資本。此外,世界文明名人留念還重寫了中國文學史,哪些文學家有標準被寫進新文藝的經典譜系,若何從頭形塑這些文學家使他們可以或許明白社會主義文明、文學的內在,都顛末了謹慎的處置。

就世界文明名人留念衍生的常識生孩子與文明傳佈來說,最有代表性的是報紙、播送和留念出書項目。《國民日報》和新華社播送承當了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常識生孩子的主要效能。在留念出書方面,留念出書物起先是由“世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和“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擔任編印的留念冊,如1953年世界四年夜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編印的《留念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留念哥白尼—去世四百一十周年》《留念弗朗索瓦·拉伯雷—去世四百周年》《留念何塞·馬蒂—出生一百周年》。后來是由新常識出書社、世界常識出書社擔任出書專門的留念冊本,如《世界巨大文明名人:一九五四年事念》《世界巨大文明名人:一九五五年事念》《1958年事念的世界文明名人》,以及由對外文明聯絡局擔任編纂出書文明交通材料叢刊,如《文明交通材料:1956年事念的世界文明名人》。跟著印有世界文明名人肖像的書註銷版物、畫片和郵票在全國范圍內的暢通,通俗人可以或許接觸到這些中外汗青人物的抽像和扼要業績,對他們所代表的超出時空、國界和平易近族的人類文明精力有所清楚。除此之外,留念的文明傳佈道路還包含博覽會、戲劇表演和音樂吹奏會等。這些文明藝術運動為留念舉行地地點城市國民帶來了多樣的文明生涯和精力享用,人們可以經由過程瀏覽報刊、收聽播送節目、觀賞博覽會、不雅看扮演和音樂會,進一個步驟體驗世界文明,樹立捍衛世界戰爭的認同。

結語

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對于十七年時代新中國社會主義文明扶植來說, 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起首,留念開放了豐盛的世界文明資本,為新中國的古典文學研討、本國文學研討,以及文學翻譯和文明出書供給了機遇,“使新中國在‘暗鬥’極共享空間為嚴重的時代,并未真正封閉歐美文學的年夜門,為歐美文學的翻譯、出書供給了政治性根據……這些留念運動為文學之外他種話說話說供給了平臺”[61]。其次,留念將中國古典文學代表人物作為平易近族文明符號停止輸入,使之參加世界文學經典的譜系,這一行動有用地進步了中公民族的自負心,同時也譜寫出國際主義精力的遼闊文明圖景。最后,經由過程配合的文明留念,新中國向世界宣示本身作為社會主義國度的政治成分,加大力度了與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度之間的文明一起配合,拓展了與東方右翼常識分子、亞洲與拉丁美洲國民的友愛聯絡接觸,在國際上建立起活潑的中國抽像。

遭到中蘇決裂的影響,1964年新中國加入世界文明名人留念,連續了十二年的周年事念“軌制”終結。毛澤東的《關于文學藝術的兩個指示》發布后,新中國文藝界開端周全批評“封建主義、本錢主義、修改主義”,本國古典文明遺產首當其沖成為被否認的對象。“文革”停止后,從1970 年月末、1980年月初開端,十七年時代新中國留念過的部門世界文明名人及其作品,又經由過程各類渠道逐步從頭浮出汗青地表。

注釋:

[1]1949年2月,在波蘭弗羅茨拉夫舉辦的世界文明任務者捍衛戰爭年夜會中發生的兩個共產國際組織“世界文明任務者國際聯絡委員會”及“國際平易近主婦女結合會”收回召開世界戰爭年夜會的宣言。1949年4月20—25日,第一屆世界捍衛戰爭年夜會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時舉辦。1950年11月,第二屆世界捍衛戰爭年夜會在華沙召開,“世界戰爭理事會”正式成立。拜見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輯:《世界戰爭活動·媒介》,世界常識出書社1952年版。

[2]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輯:《世界戰爭活動文獻1949—1954》,世界常識社1955年版, 第71、72頁。

[3]杰弗里·羅伯茨:《斯年夜林的戰鬥》,李曉江譯,社會迷信文獻出書社 2018年版,第581、584頁。

[4]程凱:《戰爭意愿與中共的政治發動:1950年的“戰爭簽名活動” 》,《文明縱橫》2013年第4期。

[5]《全國各界代表千余人會議首都 捍衛世界戰爭年夜會開幕 經由過程斯年夜林毛主席及居里為聲譽主席 蘇聯代表團、斯巴諾及朝鮮代表團遭到年夜會熱鬧接待》,《國民日報》1949年10月3日。

[6]傅朗以為相互翻譯出書文學作品、作家藝術家代表團互訪、交流留先生、舉行國際會議和賽事是 1950年月晚期社會主義陣營國度之間重要的幾種交通渠道。Nicolai Volland, “Translating the Socialist State: Cultural Exchang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Socialist World in the Early PRC”,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 2(2008), pp. 51-72. 本文以為世界文明名人留念也是社會主義陣營佈景下的一種主要的文明交通渠道, 同時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并不限于陣營外部,表現出更為豐盛的跨國文明交通形狀。

[7]洪子誠在《中國今世文學史(修訂版)》第二章第一節“‘遺產’的核定與重評”中論及在中國展開的留念運動延續到1958年。拜見洪子誠:《中國今世文學史(修訂版)》,北京年夜學出書社2007年版,第19頁。又, 洪子誠在《1964:“我們了解的比莎士比亞少?”— 中國今世文學中的世界文學》(《文藝研討》2021年第11期)一文中從頭闡述和統計了1952—1963年間中國文明界舉行的世界文明名人留念。

[8] 在處所,世界文明名人留念年夜會的會場普通是本地專門用于文明藝術儀典和表演的場合,如上海藝術戲院、漢口中南戲院、沈陽中蘇友情宮、西安國民戲院、重慶紅旗戲院等。餐與加入者為處所文學任務者、工人、先生和軍隊中的文學喜好者,人數年夜約在三百到八百之間。

[9]戴燕:《文學史的權利》,北京年夜學出書社2002年版, 第123頁。

[10] 例如,1952年在重慶東北師范學院任教的吳宓沒有取得餐與加入重慶文聯舉辦的世界文明名人留念會的標準,更不消說受邀往北京餐與加入留念年夜會的標準。吳宓以為這是由於本身屬于“舊智識分子”,不遭到完整的信賴。拜見吳宓:《吳宓日誌續編1949— 1953》,吳學昭收拾注釋,生涯·唸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版,第341頁。

[11]他是指拉伯雷。

[12] 《在北京留念四位世界文明名人年夜會上 法國代表維爾高爾的演說》,《國民日報》1953年9月28日。

[13]《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等七集團盛大留念四年夜文明名人 郭沫若號令增進文明交通捍衛世界戰爭》,《國民日報》1952年5月5日。

[14]仇盛、吳曉歐:《屈原像: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戰爭使者”》,《中國字畫》2017年第11期。

[15]謝蔚明:《雜七雜八集》,武漢出書社2000年版, 第119頁。

[16]年夜衛·科澤:《典禮、政治與權利》,王海洲譯,江蘇國民出書社2015 年版,第100頁。

[17]《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等七集團盛大留念四年夜文明名人 郭沫若號令增進文明交通捍衛世界戰爭》。

[18]世界文明名人留念會準備委員會編印:《世界文明名人本杰明·富蘭克林 皮埃爾·居里 瑪麗·居里留念會》,1956年。

[19]《蘇聯說話學博士費德林著文留念屈原 莫斯科一個夏日公園舉辦中國作家作品朗讀會》,《國民日報》1953年6月17日。

[20]拜見《我國巨大詩人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 蘇聯和德、羅、波等國睜開留念運動》,《國民日報》1953年6月15日。《蒙古首都會議留念我國巨大詩人屈原 美國〈工人日報禮拜刊〉頒發專文留念屈原》,《國民日報》1953年6月19日。

[21]《我國巨大詩人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 蘇聯和德、羅、波等國睜開留念運動》。

[22]此名單系筆者依據《國民日報》關于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的報道收拾而成,并參考《1952年—1956年世界文明名人和優良作品周年事念的一覽表》(中國國民捍衛世界戰爭委員會輯:《世界戰爭活動文獻1954—1956》,世界常識出書社1957年版,第118、119、120頁)。需求闡明的是,世界文明名人留念是國際性文明交通運動,汗青記載散落于那時介入該運動的列國報刊中,由于今朝所能見到的文獻的限制,本文重要以中國方面有關世界文明名人留念的記錄為重要研討對象。

[23]1955 年的世界文明名人留念還包含印度阿旃陀壁畫一千五百周年事念,《堂·吉訶德》出書三百五十周年事念與《草葉集》出書一百周年事念。

[24]別林斯基:《文學的平易近族特色 文學的國民性 文學的平易近族性和世界性 俄國文學的國民性》,別列金娜選輯:《別林斯基論文學》,梁真譯,新文藝出書社1958年版,第70頁。

[25]杜勃羅留波夫:《俄國文學成長中國民性滲入的水平》,《杜勃羅留波夫全集》第二卷,辛未艾譯,新文藝出書社1959年版,第184頁。

[26]列文森:《反動與世界主義:在中西舞臺之間》,何吉賢譯,《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20年第4期。

[27]郭沫若:《爭奪世界戰爭的成功與國民文明的繁華— 一九五三年玄月二十七日在北京留念四位世界文明名人年夜會上的演說》,《國民日報》1953年 9月28日。

[28]馮至:《“建筑不受拘束古剎”的巨大詩人—留念席勒去世一百五十周年》,《國民日報》1955年5月4日。

[29]田漢:《巨大的元代戲劇兵士關漢卿》,《戲劇報》1958年第 12 期。

[30]王佐良:《巨大的蘇格蘭國民詩人彭斯》,《世界文學》1959年第1期。

[31]曹靖華:《太陽已從西方升起 留念肖洛姆·阿萊漢姆生日一百周年》,《國民日報》1959年11月24日。

[32]《首都文明界舉辦會議留念世界文明名人狄更斯和歐·亨利生日》,《國民日報》1962年12月20日。

[33]馮至:《留念巨大的詩人杜甫(活著界文明名人— 中國巨大詩人杜甫出生1250周年事念年夜會上的陳述)》,《國民日報》1962年4月18日。

[34]列文森:《反動與世界主義:在中西舞臺之間》。

[35]勒內·韋勒克:《批駁的諸種概念》,羅鋼、王馨缽、楊德友譯,曹雷雨校,上海國民出書社2015年版, 第228頁。

[36]盧卡契:《盧卡契文學論文集(二)》,范年夜燦譯, 國民文學出書社 1986年版,第49頁。

[37]《茅盾、老舍、江豐、吳英愷講話(摘要)》,《國民日報》1952年5 月5日。

[38]老舍:《留念英國巨大的實際主義作家菲爾丁》,《北京日報》1954 年10月28日。

[39]黃嘉德:《菲爾丁和他的代表作〈湯姆·瓊斯〉— 留念亨利·菲爾丁去世二百周年》,《文史哲》1954年第12期。

[40]田漢:《向深信光亮不受拘束的巨大實際主義作家契訶夫進修》,《腳本》1954年第8號。

[41]田漢:《向實際主義戲劇巨匠們再進修》,《光亮日報》1956年7月 27日。

[42]鄭振鐸:《批評的實際主義作家蕭伯納—〈蕭伯納全集〉序》,《中國戲劇》1956年第7期。

[43]孫維世:《譯后記》,哥爾多尼:《一仆二主》,孫維世譯,中國戲劇出書社1956年版,第143頁。

[44]蔡文顯:《蕭伯納戲劇創作的思惟性和藝術特色— 留念蕭伯納出生一百周年》,《中山年夜學學報》1956年第4期。

[45]黃嘉德:《巨大的英國戲劇家蕭伯納—留念蕭伯納出生一百周年》,《文史哲》1956年第7期。

[46]拜見劉濤:《一個費邊主義者的中國之旅—蕭伯納在1956年的中國》,《英美文學研討論叢》2012年第1期。

[47]蕭三編譯:《列寧論文明與藝術(上)》,山東新華書店1949年版,第 50頁。

[48]毛澤東:《新平易近主主義論》,《毛澤東全集》第二卷,國民出書社 1991年版,第260、261頁。

[49]《文明部社會文明工作治理局舉行楚文物展覽》《留念屈原去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 中心國民播送電臺將廣播特殊節目》,《國民日報》1953年6月 14日。

[50]王家康:《四十年月的詩人節及其爭辯》,《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03年第1期。

[51]郭沫若:《爭奪世界戰爭的成功與國民文明的繁華— 一九五三年玄月二十七日在北京留念四位世界文明名人年夜會上的演說》,《國民日報》1953年 9月28日。

[52]郭沫若:《進修關漢卿,并跨越關漢卿》,《國民日報》1958年6月28 日。

[53]田漢:《巨大的元代戲劇兵士關漢卿》,《國民日報》1958年6月28日。

[54]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上海古籍出書社1998年版,第99頁。

[55]周恩來:《今朝國際情勢和我國交際政策—1958年2月10日在第一屆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國民日報》1958年2月11日。

[56]李白:《李白集校注(四)》,瞿蛻園、朱金城校注, 上海古籍出書社 1979年版,第1860頁。

[57]羅年夜經:《鶴林玉露(丙編卷六)》,孫雪霄校點, 上海古籍出書社2012年版,第206頁。

[58]譚丕模:《掘發古典文學的國民性、斗爭性》,《新中華》1951年11月16日。

[59]譚丕模:《中國文學史綱(上冊)》,國民文學出書社1952年版,第8 頁,轉引自戴燕:《文學史的權利》,第123頁。

[60]李健吾:《譯后記》,雨果:《寶劍》,李健吾譯, 黎明出書社1952年版,第138頁。

[61]方長安:《暗鬥·平易近族·文學—新中國“十七年”中外文學關系研討》,中國社會迷信出書社2009年版,第24頁。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